连日来,六十八团伊鑫大闸蟹基地、七十二团伊甸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大闸蟹养殖基地迎来了销售旺季,忙着收蟹笼、分拣、捆扎的养殖户欣喜地发现:今年的螃蟹成活率提高了12%,个体增大明显。“这都是师团农业部门‘早投苗’法和科学技术指导带来的” 养殖户们一致表示。
近两年,师市紧抓大力发展生态种养殖机遇,指导六十八团等水资源丰富团场,依托当地物候条件,发展中华绒螯蟹、红鳌螯虾等水产养殖,目前,六十八、六十九团等5个团场大闸蟹养殖面积4500余亩,预计产量400余吨。为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师市畜牧水产发展服务中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邀请渔业养殖技术先进成熟省市的专家前来授课指导,定期组织师市、团场技术员及养殖骨干学习养殖技术,促进师市大闸蟹养殖技术逐渐成熟。
针对伊犁地区气候条件下,虾蟹等水产因生长周期短,个体偏小的实际,畜牧水产发展服务中心积极在延长生长期上下功夫,经过严谨周密的科学调研和试验,最终决定采用“早投苗”方式,于今年2月底,在六十八团、七十二团累计投放5000余公斤蟹苗。“较往年相比,我们提前了三个月投放蟹苗。”说起“早投苗”的好处,该中心水产科负责人李建国介绍说,冬春季投苗优势十分显著,低气温能大幅降低蟹苗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的应激反应,投放后蟹苗可快速进入冬眠状态,减少能量消耗与死亡率,待气温回升,蟹苗又能迅速适应水体新环境,因此能够更早开食、生长更快,能显著延长生长期。“早投苗”后,该中心选派专业技术员开展驻场服务,对水体监测、饲料投放、疫病预防等进行全过程实时指导,为提升螃蟹品质和养殖户收益夯实基础。
目前这批大闸蟹个体均在100克至150克之间,因水质优、饲喂科学等因素,大闸蟹均体态饱满、蟹壳青亮、品质鲜活,深受消费者青睐。据了解,这批大闸蟹将于12月结束销售,亩产值可达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