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舆情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一颗金芒果 一张“金名片”

发布时间:2025-10-27 来源: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在海南三亚,小芒果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从传统种植到标准化生产,从鲜果销售到深加工产品,凭借得天独厚的热带气候条件,三亚通过全链条把控,多维度提升,以芒果产业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推动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目前,三亚芒果种植面积达43万亩,年产量近56万吨,年产值近60亿元,是三亚第一大热带水果产业,种植面积约占海南芒果种植面积的45%。

  “品牌价值是衡量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三亚芒果协会会长彭时顿介绍,自2017年首次参加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以来,三亚芒果的品牌价值从8.65亿元一路攀升至2025年的61.39亿元,位居全国第16位。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市场对三亚芒果的认可,更彰显了其在我国果业领域的价值地位。

  2021年以来,三亚大力推进芒果标准化建设,先后制定了《三亚芒果白皮书及三亚芒果标准》团体标准及企业内控制度,明确了“贵妃”“金煌”“台农”等主栽品种的产品标准,对分拣、仓储、包装、运输等全流程进行规范。全市先后打造了一批标准化示范园与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众多企业获得绿色食品等农产品认证,产品远销13个国家和地区。

  三亚注重芒果的品质提升,推行自然熟采摘制度,通过疏花疏果、科学水肥管理,芒果含糖量得到提升,可达16至21度。2024年,三亚芒果绿色产品标准覆盖率达80%以上,果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不打膨大剂,不打任何催熟剂催熟,不使用任何有害农用物资,我们种植的芒果摘下来就可直接吃。”在彭时顿看来,“树上熟”是三亚芒果立足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坚持让芒果在树上自然生长,待糖分和风味达到最佳状态时才进行采摘,并通过高效的冷链物流直送到消费者手中。

  在绿色种植方面,三亚集成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诱虫等多种绿色防控技术,推行水肥一体化滴灌。通过科研机构与企业紧密合作,化学农药用量减少30%,有效降低果园土壤退化风险,综合效益提升15%以上。同时,大力推广畜禽粪、鱼蛋白肥等有机肥替代化肥,全市各标准化示范果园化肥用量降低30%以上,并建立农资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系统,回收率超90%。

  三亚依托“一个中心+三个区域检测站+片区安监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一批次进入流通环节的芒果,都由专业机构进行检查,凭检测证进入流通和销售,包括出岛销售。同时,搭建溯源平台,实现前端农资监管、中期农事活动监控,也成为后端品牌及消费的保障。

  为了提高芒果的商品率,三亚不断强化产后加工处理能力,采用采后预冷及12摄氏度至15摄氏度全程冷链运输,确保果品新鲜度。依托产地冷库设施能力不断提升,规模化企业产后损失率降低至10%左右。

  鲜果味美,产品加工也走在前列。三亚开发出芒果干、芒果汁、芒果冰淇淋等多样化产品。仅芒果冰淇淋一项,每年就可消化“台农”芒果2000吨,年产值达5000万元。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采用液氮锁鲜芒果的工艺和方法,创制的原色原味“速冻整支芒果”成为市场新宠。

  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近年来三亚全力推动“三亚芒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通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培育了“福返芒果”“水果岛”等一批企业品牌。

  三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使优质芒果平均价格由每斤3.5元提升至7元以上,价格翻了1倍。标准化基地带动周边农户亩均增收5000元,农户年均收入超15万元。如今,芒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我承包了800多亩果园,年产量有200万斤,纯利润收入100万元。”三亚育才生态区雅亮村种植户余延煌分享了他的喜悦。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亚将继续加大对芒果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品种改良、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不断提升芒果的品质和附加值。让这颗来自北纬18°的黄金果实,真正成为海南现代农业发展的“金名片”。




原文链接:https://agri.hainan.gov.cn/hnsnyt/ywdt/zwdt/202510/t20251027_39532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