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许怡彬
位于重固镇新丰村今粹合作社的水稻基地里,农机设备轰鸣声不断。搂草机的齿状装置挑起散落的秸秆,归拢成蜿蜒草垄。一台绿色的打包机紧随其后,驾驶员操作着机器,有序地沿着田埂来回行驶,将散落的秸秆和草垄“揽”入机身,不一会儿,一个紧实的圆柱形草捆便从出料口滚落下来,整齐码在田边。
长期以来,青浦区水稻基地处理秸秆以粉碎还田为主,但随着全量还田年份的积累以及还田量的增加,问题也随之而来。“之前把秸秆粉碎还田,可能会把病菌和虫卵留在田里,对后茬作物生长造成威胁。”上海今粹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菁旌告诉记者,秸秆离田不仅能大幅度减少田间病虫害基数,还实现了对农业废弃物的二次利用。
据青浦区农机推广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借鉴金山区秸秆离田的成熟经验,今年青浦区与新引进的维尔利集团初步达成意向,在本区收集水稻秸秆后制作成燃料棒,用于工业经营稻米烘干等,可有效替代柴油和天然气等化学燃料。
秸秆离田技术并不新奇,但用于燃料棒的生产制作,这种模式在青浦区是首次尝试。记者获悉,与维尔利的合作仍在摸索阶段,收回的秸秆湿度是否符合工业制作标准、燃料棒成品是否能作为稻米烘干等设备的燃料来源,都将在今后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断试验与优化。
今年秋季,青浦区农业农村委正式启动秸秆离田工作,预计将覆盖2万亩左右的水稻种植区域,后续,也将定期与维尔利团队沟通调整方案,既要保证秸秆“变废为宝”的转化率,也要契合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让这一新模式真正落地见效。
青浦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针对辖区内可开展秸秆离田的区域,指导农户抢抓有效作业时间,充分利用专业机械,加快推进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秸秆离田作业,同时持续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扩大秸秆离田覆盖范围,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助力乡村生态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