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过后,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马鞍山乡三胜村委会海拔1800多米的龙潭村晚秋桃子进入成熟期,桃园中桃子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泛着诱人光泽。

“大家在采摘的时候尽量选果形圆整,颜色红亮的果子,采摘后抓紧装车。”在桃子种植基地,杨林增、苏晓蓉夫妇带着几名就近务工的村民穿梭林间,将采摘好的桃子装满箩筐,快速背到阴凉处的分拣点。女工们手脚麻利地分拣、称重、登记、打包,装好的桃子随即装车,确保当天全部发运。
今年43岁的杨林增在外打工多年,2009年怀揣“致富家乡”的想法,与妻子返乡创业。最初,夫妇俩流转60亩山地种植梨树,后因梨价持续走低,于6年前改种晚秋桃。种植过程中,他们坚持施用农家肥、精细化管理,用心培育每一棵桃树。同时借助网络宣传,发布桃园日常与桃子成熟的视频,为桃园带来了人气。

桃园的发展,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我家就在桃园附近,平时来这儿打零工,施肥、除草、摘果子都能干,一天能挣100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正在采摘桃子的村民龚国恩笑着说。
得益于龙潭村适宜的土壤、充足的光照,当地晚秋桃品质优良,加上刚好错开夏桃、冬桃的上市高峰,产品销路很好。杨林增介绍,晚秋桃盛果期平均亩产约3000公斤,果子个头大、口感甜脆、水分足且甜度适中,深受消费者喜爱,近两年来都是外地收购商上门集中收购。他家60亩桃园中,去年有10亩进入丰产期,今年又有15亩初挂果,预计今年毛收入可达25万元左右。

“桃子能卖得好,品质是关键。接下来,我们不仅要通过网络渠道进一步推广产品,还要优化管理技术,提升果品质量,争取吸引更多省内外订单,让更多人吃到我们龙潭村的晚秋桃。”杨林增说。

近年来,巍山县依托各地自然条件,在马鞍山乡、五印乡、庙街镇、牛街乡、巍宝乡、永建镇等乡镇大力发展中秋福桃、冬桃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5382亩,年产量6120吨,产值1464万元。(记者:郑增纲 左希义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