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黑龙江依安狮白鹅科技小院,当饲养员推开鹅舍的铁门时,上千只“狮白鹅”齐刷刷抬头,它们贴着饲养员的小腿踱过,像是一团团会移动的雪垛,个个比常见的鹅大出一号。
2022年9月,在黑龙江省科协的指导和省教育厅的支持下,黑龙江依安狮白鹅科技小院经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三部委联合批复正式挂牌为国家级科技小院。
“狮白鹅”是黑龙江依安狮白鹅科技小院顾问杨焕民教授历经30年以东北良种培育的优质商品鹅。“我们采用杨焕民教授研究的种养结合生态农业配套技术,在依安县双阳镇双阳村示范玉米地里养大鹅。”黑龙江依安狮白鹅科技小院首席专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王秋菊告诉记者,该模式实现了减少玉米种植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减少玉米秸秆燃烧产生碳排放量,减少玉米种植成本和大鹅饲养成本;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玉米种植效益,增加鹅养殖效益;提高玉米质量,提高鹅肉品质的“三减、三增、两提高”综合效益。
王秋菊及其团队一年20余次往返学校与依安,开展鹅养殖技术培训与实地指导。培训现场没有讲台,他们用成袋的饲料当板凳、料槽当黑板,200多名养殖户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三年来,小院累计培养了6名硕士研究生,他们针对生产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不仅如此,王秋菊还联系学校畜牧、兽医、食品加工等多学科专家团队,他们扎根乡村,把脉问诊,为白鹅产业发展开出“科技良方”。
在科技小院的带动下,依安县白鹅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致富带头人,张秀胜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身为黑龙江依安万瑞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秀胜过去一直从事猪屠宰工作,效益并不理想。2022年开始,依安县双阳镇双阳村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研团队的鹅养殖技术引入,张秀胜的公司随即拓展了鹅养殖、屠宰、加工板块,年养鹅超过20万只,不仅公司效益提升了,还带动鹅场所在双阳村101户农户一起养鹅,同时为35个农民提供鹅场就业岗位,带动双阳村农民通过养鹅共同致富。
年饲养商品鹅冲破100万只,年产值超过5亿元,5000多户农户把旧账本换成新存折……“狮白鹅”科技小院落户以来成效喜人。
“在省科协推荐下,小院获批中国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2025年科技小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同时,在省科协和省农技协支持下,于2025年5月获批‘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这给予了科技小院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驻院研究生很大的鼓舞,依托这个项目支持,学生连续2个月驻院,监测了近千只鹅的生长性能,为进一步提升我省鹅养殖产业效益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王秋菊说。
品牌越叫越响,鹅的价值链也越拉越长。鹅肉休闲食品、烤鹅、鹅肉水饺、鹅肉饼、鹅绒产品……随着科技小院不断推动白鹅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如今,一只“依安白鹅”的价值已从原来的80多元提升到近300元,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记者 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