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三实招”抓牢村干部队伍建设
近年来,大新县坚持把建强村(社区)“两委”队伍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配强村(社区)干部和强化教育培训等举措为突破口,着力提升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齐飞,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干事、作风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推动村(社区)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广纳贤才,在“选”上择优配强
该县坚持以配强“领头雁”、优化村(社区)“两委”班子结构为重点,拓宽村干部选任渠道,真正把政治素质过硬、热爱农村工作、熟悉村情民情、综合能力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在换届实现所有村(社区)100%一次性选举成功,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年龄不超55岁,“两委”班子均有1名35岁以下村干及1名妇女干部“5个100%”,40岁以下的党组织书记、女性村(居)民委员会主任、村(居)民委员会妇女成员人数、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党员人数、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中党员人数、村民代表中党员人数、大专及以上学历村(社区)“两委”干部的村数、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村干等指标“8个超额完成”的基础上,常态化跟进村级干部履职情况,重点在“调”字上下功夫。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回头看”工作,通过对组织运转、政治担当、履职尽责、工作实效和作风表现等5方面进行分析研判,充分掌握村(社区)“两委”班子的运行和队伍建设情况,及时对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干部进行约谈诫勉、组织调整或问责、清理,换届以来共调整补选88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切实保证村(社区)“两委”班子正常运转。围绕“六个聚焦”,对全县147个村(社区)开展“解剖式”届中分析研判,以建强班子队伍、夯实组织堡垒为出发点,成立14个调研小组,采取实地调查、面对面访谈、民主测评等形式,真实全面了解各村(社区)“两委”班子的整体情况,确保村(社区)各项事业向好向前发展。
二、强筋锻骨,在“育”上创新举措
该县坚持多举措开展“蓄能”行动,提升村(社区)“两委”干部能力素质。创新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围绕党建工作、矛盾纠纷调处和日常实务工作设计16个不同类别的情景模拟选题,56支村干队伍392人次参与,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演练,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个村干部身临其境,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不断增强教育培训实效。实施学历提升工程,鼓励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再学习提升学历,换届以来,全县共有236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分别进入中专、大专院校进行深造,其中中专学历教育62人,大专学历教育174人,45岁以下村干部中专以上学历达80%以上。推行“向上”跟班学习模式,实施“后备干部进村委”、“村干部进机关”提能工程,通过择优年轻后备干部进村委跟班,村干部轮换到乡镇政府学习,重点围绕理论学习、电脑操作、政策解读、实用技术和纠纷调解等方面开展基础性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能力水平。
三、奋勇争先,在“效”上显功晒绩
该县坚持在“学”中强本领、在“比”中增动力。深化拓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大练兵 业务大比武”活动,将活动延伸到其他“两委”及村级后备干部,县级层面安排4期经验分享活动,累计104名村干部上台分享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的成效和做法,通过将观摩现场“搬”上舞台,实现观摩点“扩面”,破解现场观摩走马观花、成本大等问题,既达到相互借鉴、共同提升的目的,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又能锻炼村干部的胆识,提升开展工作过程中的组织力号召力。同时,该县计划在本届村(社区)“两委”班子任期内,安排所有村级干部都上台“遛一遛”,通过业务比武、知识测试,精准摸底全县村干部能力,蓄势好乡村未来中坚力量。(来源:中共大新县委组织部 此篇发表于崇左市乡村振兴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