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祁阳市三口塘镇以农村农业产业发展为抓手,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挑起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大梁,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大清早,伴着蛙鸣声,三口塘镇满明村青蛙养殖社的负责人刘小明和工人们就忙着在蛙地喂食、消毒……走近养殖基地,错落有致的蛙田已颇具规模,密密麻麻的小青蛙栖息在田地里,受到脚步声的惊扰后,不约而同地跳入了水中,场景煞是好看。养殖场主刘小明告诉记者,现在养殖场有12亩地,已成为该镇范围内技术较为成熟的养殖示范基地,形成了孵化、育苗、养殖、销售"一条龙"服务,年产值约60万元,亩产利润近2万元左右,并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
三口塘镇满明村青蛙养殖社刘小明是其中一名养殖户,“今年七月份我已经卖出了五千多斤,现在存栏还有一万五六千斤。”刘小明介绍说。
由于疫情影响,今年青蛙的销售价格有所降低,头脑精明的刘小明另辟蹊径,将青蛙烘干加工成腊蛙,这样不仅能便于保存,而且价格也是从原来的18元涨到230元一斤。“存库多了,有点担心,万一像2008年的冰灾,那就损失很大,所以我现在就加工成腊青蛙,全国包邮,送各大酒店。”刘小明也有自己的想法。
和刘小明一样,在疑山村经营土鸡养殖的村民柏华锋,经过几年的打拼,已让养殖场走上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这几天,他饲养的3000羽土鸡被订购一空,这给他带来了不少的收益。“我们养的纯土鸡,个头比较小,两斤半左右,一只鸡利润在10-20块之间。正常情况下一年收入可达四五十万。”柏华锋非常满意地介绍道。
由于柏华锋饲养的土鸡都在山林之间放养,鸡群活动量大,生长环境优良,纯天然的饲养方式使土鸡肉质鲜嫩、口感细腻,深受消费者青睐,订单也随之纷至沓来。目前,他的养殖场占地面积14.6万平方米,8个鸡舍年出栏2万羽土鸡,他的名头也在十里八村彻底响了起来。
近年来,三口塘镇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种植业,并引导农民以合作社为依托,推动绿色种植、特色养殖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目前,该镇各类种植、养殖户达到117户,产值达9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