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推进2024年成都平原区水田恢复建设项目,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建设流程,强化质量管控。2025年10月20日,德阳市旌阳区在德新镇长江村项目现场,创新组织召开了样板工程现场观摩培训会。本次培训一改以往“会议室授课”的传统模式,将课堂直接搬到项目施工现场,旨在通过“现场看、直观懂、当面问”的沉浸式培训,让参建各方及基层监督力量看得懂规范、把得住要点、守得住底线,为打造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一、 聚焦现场教学,让施工标准“看得见、摸得着”
通过样本工程现场观摩,深入已完工的沟渠、田间道路、田型调整等样板工程段,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同步开展“沉浸式”讲解,重点剖析施工工艺、材料选用、质量控制要点及成品效果。设计、监理单位结合现场实际补充说明,并实时解答各方疑问。这种“实地观摩 + 专业讲解”的直观模式,让抽象的图纸和规范变得具体化、可视化,有效破解了参建单位、项目镇村干部及农民监督员“不懂技术、不会监督”的痛点,显著提升了各参与方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理解深度与认知水平。
二、 统一技术规范,为工程质量“立标杆、划红线”
在现场观摩的基础上,会议组织了集中培训讲解。设计单位就关键技术参数、图纸会审要点进行了再明确;监理单位严申了旁站巡视、验收程序及质量问题处理的红线;全过程造价控制单位强调了计量支付与过程造价控制的规范性;资料员系统讲解了工程资料的同步收集、整理与归档要求。通过一系列紧扣实操的讲解,为施工单位在后续全面铺开的建设中提供了统一、清晰的技术遵循和管理指南,确保了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
三、 凝聚监管合力,促主体责任“扛得稳、落得实”
本次培训特别注重凝聚各方监管力量,旌阳区农业农村局作为主管部门在会上着重强调三点:一是要严格执行隐蔽工程 “举牌验收” 制度,确保各方责任人到场签字确认,实现质量责任可追溯。二是要系统留存项目建设前、中、后期影像资料,特别是对田型调整等区域进行航拍建档,完善过程管控证据链。三是要畅通项目村组—镇—业主—施工方的沟通渠道,对反馈问题第一时间响应、协同处置,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本次样板工程现场观摩培训会的成功举办,是旌阳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上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通过将培训课堂前移至项目一线,不仅统一了各参建方的思想认识和施工标准,更构建了主管部门、参建单位、镇村及农民监督员四方联动的质量监管共同体。下一步,旌阳区将以此为契机,将“现场观摩+集中培训”的模式常态化、制度化,并严格对照本次培训提出的各项规范与要求,加强对项目全过程的督导检查,确保将旌阳区2024年水田恢复建设项目打造成质量过硬、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示范工程,为守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贡献旌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