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舆情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正文

南充市仪陇县“三三”举措稳橘业 万户共富兴橘乡

发布时间:2025-10-20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南充市仪陇县作为柑橘种植大县,面对原柑橘龙头企业仪陇海越农业有限公司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退出果园管理的不利情况,及时补救、主动作为,稳住了全县8万亩柑橘种植规模,年产优质果品4.8万吨,为南充建设“晚熟柑橘之乡”贡献了仪陇力量。

  一、统筹“三金”资源,稳住产业基本盘

  一是落实财政资金抓管护。为确保海越公司退出后的果园不丢荒、不退化,仪陇县迅速制定了专项生产技术管理方案,并落实管护资金296万元、大实蝇专项资金600万元,组织果园所在镇村开展系统性除草、病虫害防治及肥水管理,确保柑橘产业园管护到位,为后续招商和产业复苏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引入社会资金抓经营。坚持“大园区+小业主”,积极对外招商招租,先后多次前往眉山、重庆等地开展精准考察与招商活动,对长势较差且未挂果的产业园出台“5544”招商奖补政策(第一、二年补贴500元/亩,第三、四年补贴400元/亩),累计招引业主29名,基本实现了海越公司退出园区的全面移交、平稳过渡。

  三是统筹项目资金抓延链。统筹整合中省项目资金3000万元,建成仪陇县柑橘冷链分选中心,建设柑橘分拣线2条,配套冷藏库18间、冷冻库6间、可容纳柑橘8000吨,切实补全了柑橘后端设备短板。

  二、推广“三新”应用,启动发展加速器

  一是应用柑橘新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推广早、中熟品种,破解晚熟柑橘易受冻害、市场销售过于集中两大难题。目前,已在赛金镇潮水坝、芝兰坝,双胜永久、果园,马鞍镇斑竹等村高换川津1号、爱媛38等早、中熟优新品种2500亩,在部分低效产业园适当改种血橙,有效分散单一品种种植风险。

  二是应用防冻新技术。在普通套袋、喷洒防冻液、除霜剂等措施基础上,重点示范推广柑橘温室大棚,彻底解决低温冻害和病虫害对果树的侵袭,提高产量和品质。目前,已在双胜镇、新政镇低洼柑橘产业园分别建百亩防冻示范片各1个,试点搭建温室大棚,为柑橘生长营造了适宜的小气候,示范片内柑橘果品优质率相比未试点区域提高10%。

  三是应用基地新设备。按照适度加设新设备、重点修缮旧设备的原则,提升园区基础生产能力。在新政、双胜建设科技应用百亩片2个,配套具有监测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功能的田间小气候观测站,同步完善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喷药机、除草机、无人机、修剪机等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实现肥水控制、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品采收、农产品溯源等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示范引领全县柑橘产业发展。

  三、健全“三类”模式,激活经营催化剂

  一是协会引领模式。依托县属国企德懋公司,整合全县行业部门、经营主体等各方力量,成立仪陇县柑橘协会,制定柑橘生产技术标准、委托管理模式,提供肥料、农药等农资供应清单,组团开展融资、投保活动等多路径引领柑橘产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深度强化品牌、标准、技术、物资、销售“五个”统一,促进柑橘产业提质增效,果农增收。

  二是院地合作模式。依托乡村振兴人才联盟柑橘产业分联盟,积极开展“院县”“校县”深度交流,提升科技应用水平。目前,已与西南柑研所、省农科院等院校合作,建设柑橘专家大院1处,省市专家来仪指导20余次,现场开展新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三是利益链接模式。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作用,健全“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农户”的利益分配模式,带动农户通过土地租金收入、务工收入、托管收入、返租倒包、分红收入、经营收入等方式切实增收,实现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共享共赢。截至目前,全县从事柑橘产业的农业企业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2家、家庭农场45家,带动近10000户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5/10/20/075ed596ad8348e0b1594dbd01f67fb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