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舆情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正文

自贡市大安区探寻“稻渔共生” 助力水产绿色养殖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22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自贡市大安区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稳粮、促渔、增效、生态”为目标,创新探索“稻渔共生”复合种养模式,推动传统渔业向生态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为全省丘陵地区水产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安经验”。今年以来,全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7500亩,亩均产值达1.02万元,较传统单一水稻种植模式增收8100元,走出一条“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生态双赢”的特色发展路径。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政策赋能强保障。聚焦稳粮增效核心目标,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主体参与”推进机制,出台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政策,创新制定《克氏原螯虾-罗氏沼虾轮养技术规程》,明确“稻+鱼/虾/蛙”3类主推模式的技术参数和操作流程。在资金扶持上,实行“基础补助+绩效奖励”双轨制,对达到尾水零直排、农药减量化等绿色标准的基地,给予150元/亩基础补助,叠加最高395元/亩的绩效奖励。今年已累计投入补助资金40余万元,建成稻鱼、稻虾、稻蛙等标准化示范基地8个、2000余亩,实现“政策引导—标准规范—资金撬动”的闭环管理。

  二是科技护航提质效。坚持“藏粮于技、藏渔于技”,组建由水产专家、技术骨干、本土种植能手构成的“1+1+N”科技服务团队,集成推广“优质稻+特色渔”品种配套、“稻渔共生”生态防控等核心技术。在品种选育上,优选甜香优115、宜香优2115等抗逆性强、米质优的水稻品种,搭配异育银鲫中科3号、建鲤、克氏原螯虾、黑斑蛙等适生水产品种,实现生物间共生互促。在生态防控上,通过稻株遮阴抑制杂草生长、鱼类摄食害虫降低病虫害,化学农药使用量较传统稻田减少50%以上甚至不使用农药。今年累计开展技术培训7场、现场指导20余次,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12家,带动农户50余户掌握绿色种养技术。

  三是三产融合拓价值。深挖稻渔产业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推动“种养殖—加工—文旅”全链条升级。在品质提升上,建立“从稻田到餐桌”全程质量追溯体系,2024年稻渔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在品牌打造上,依托“稻田+”模式,打造“赏稻花、钓稻虾、品稻鱼、学农事”农旅IP,开发“稻虾垂钓”“稻田研学”“农耕体验”等特色项目,建成农旅融合示范带3条;在联农增收上,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既可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又能参与基地务工,还可分享产品销售分红,今年已举办农旅活动6场,吸引游客6200人次,带动综合消费43万元,户均增收超5000元。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5/9/19/ca883293cc354c24bda2b45ccc9058f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