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南宁市晚稻早插田已进入大胎期,迟插田处于分蘖盛末期至孕穗初期,是病虫防控的重要阶段。据气象部门预测,9月南宁市气温同比偏高,且中下旬将有两次强降雨过程,高温高湿环境利于病虫害发生蔓延。晚稻中后期病虫害将以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白叶枯病、细条病、纹枯病、农田鼠害为主。
一、当前主要病虫发生实况及预报
1.第六代稻飞虱 前期第五代稻飞虱中等偏轻发生。当前田间虫量整体偏少,其中:马山县高的121.4头/百丛,平均72.3头/百丛;隆安县高的64头/百丛,平均32头/百丛;宾阳县高的约400头/百丛,平均300头/百丛。武鸣区于8月29日—9月4日监测到灯下迁入高峰,单日单灯最高虫量46头,以白背飞虱为主。随着外地虫源陆续回迁,田间虫口密度将持续增加,预计第六代和第七代稻飞虱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局部偏重,发生面积约25万亩,防治适期:9月中旬至下旬末。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或苦参碱等生物农药,或选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呋虫胺等化学药剂,不建议单独使用吡蚜酮单剂。
2.第六代稻纵卷叶螟 前期第五代稻纵卷叶螟轻发生,灯下虫量少,田间蛾量:上林县高的达1245头/亩,平均133头/亩;武鸣区高的达155头/亩,平均94头/亩;其他县(市、区)田间调查虫量少。预计第六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发生面积约15万亩,防治适期:结合稻飞虱同时进行防治。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多杀霉素等生物源药剂,或选用甲维·茚虫威、四氯虫酰胺等化学药剂,建议控制氯虫苯甲酰胺的施用次数。
3.二化螟 第三代二化螟整体发生中等偏轻。灯下及田间诱捕器数据显示,宾阳县和上林县在8月27日—9月4日期间出现羽化峰期,预计9月中旬或将出现第二个峰期。近期田间调查,田间虫伤株(枯鞘)率整体较去年同期偏轻,其中:宾阳县高的达11%,平均1.3%;上林县高的达5%~9%,一般在0%~0.38%之间。预计第四代二化螟发生程度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面积约35万亩,防治适期:9月中旬至下旬,可结合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同时进行,枯鞘率超过10%或枯心率超过2%的田块,建议7天后再施药1次。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阿维·甲虫肼、杀虫单、杀虫双等化学药剂,施药后田间保水5–7天。
4.水稻纹枯病 近期田间调查,各地病丛率:横州市高的达7%,平均1%;宾阳县高的达16%,平均2.8%。晚稻后期若高湿天气持续,且部分田块为防害鼠长期保水,有利于该病害蔓延。预计发生程度中等偏重,发生面积约40万亩,防治适期:9月中旬至下旬,结合上述虫害同时防治。增密增穗种植区、拖延露晒田等需着重关注该病发生情况,若品种较为感病,应连续防治2次。可选药剂有井冈·蜡芽菌、噻呋酰胺、氟环唑、肟菌·戊唑醇等。
5.稻瘟病 历年感病区以及感病品种种植区前期叶瘟零星发生。近期温度较高且未来的强降雨天气均有利于穗颈瘟发生蔓延。预计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发生面积约10万亩,防治适期:在水稻破口抽穗前7-10天施药,如遇多雨等适宜发病天气,7天后再施药1次。推荐使用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稻瘟灵或吡唑醚菌酯等药剂。
6.稻曲病 该病近两年来在南宁市发生面积和程度均有所增加。若种植感病品种,或是破口前20天至破口期间阴雨天气多、温度适宜,该病有重发的可能。预计发生程度中等偏轻,发生面积18万亩,防治适期:在破口前7-10天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间隔7天第二次用药。可选用药剂有戊唑醇、嘧菌酯等。
7.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水稻白叶枯病 当前宾阳县、隆安县、横州市、武鸣区、邕宁区等多个县(市、区)田间已零星出现发病中心,强降水、感病品种、田间残留菌源等因素均会导致该病害迅速流行蔓延。防治适期:风雨来临前和风雨过后各防治一次。选用噻菌铜、噻森铜、王铜、代森铵、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等具有保护兼治疗的药剂,发病较重田块隔5-6天喷一次,连喷2次。
8.农田害鼠:晚稻中后期露晒田,有利于害鼠为害,预计局部中等程度发生,面积约40万亩。可选用0.25毫克/千克雷公藤甲素,或到杀鼠剂定点销售店购买国家限制使用的0.005%含量溴敌隆等毒饵防治。
二、防治意见
1.全面监测预警。各县(市、区)植保(农技)部门要聚焦监测预警,提升病虫情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科学防治提供及时、可靠的技术支撑。
2.科学选用药剂,推进精准施药。坚持“安全、高效、环保”的原则,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风险化学药剂,并严格按农药标签说明配制使用。提倡不同作用机制药剂轮换与交替使用,避免一季多次单一用药。施药时应注意防护,严格遵循农药安全间隔期,杜绝违规使用,确保稻米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