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舆情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各地特产 > 正文

大新县“清廉+”模式构筑乡村振兴清廉根基

发布时间:2023-12-19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大新县“清廉+”模式构筑乡村振兴清廉根基

   

  近年来,大新县坚持将清廉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把清廉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以“清廉+”为引领,通过“清廉+”打造作风廉洁干部队伍、“清廉+”助力乡村文明建设、“清廉+”赋能乡村治理等举措,以清廉建设实质成效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一、“清廉+队伍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该县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规范微小权力运行、健全基本活动制度,确保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工作推动力得到显著提升,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厚植清正廉洁“根基”。基层干部队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人才力量,该县将队伍建设牢牢摆在首位,用贤的标准选拔干部,选拔一批热爱乡村、敢于拼搏、严格廉洁作风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人加入村两委队伍,全县35岁以下正职占比13.61%,大专以上学历占29.25%,通过选好人、用好人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二是突出规范小微权力运行,强化监督。以清廉班子建设为抓手,在全县147个行政村(社区)推行“两委”干部履职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梳理完善4类28项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小微权力”清单,逐一明确每项事务的责任主体、运行流程和廉政风险提示,指导村级干部“依图做事”、方便村民“照单监督”。坚持“四议两公开”原则,规范各村(社区)党务、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和时间,充分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前哨”作用,通过岗位监督公示、设立意见箱等形式零距离监督村级事务运行,确保村(居)“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今年以来开展监督30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83个,开展廉政谈话提醒1946人次。三是注重廉政教育培训,打造廉洁队伍。依托党课、警示教育等各类载体,组织全县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开展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内容为重点的村“两委”干部轮训6期1947人次,教育引导广大村级干部队伍严以修身,不断增强务实清廉意识和为民履职能力。

    二、“清廉+文化宣传”,塑造良好乡风民风

  一是推行村规民约,强化道德教化。把村民自治章程、村民公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形成约束和激励机制。全县147个村(社区)修订了村规民约,有力推动了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积极培育建设一批清风墙、清廉广场、清廉长廊等清廉文化阵地,建设清廉村居,加强清廉教育。二是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活动,塑造良好乡风民风。持续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弘扬优良乡风民风,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该县创建了全国文明村2个、区级文明乡镇5个、区级文明村10个、市级文明乡镇5个、市级文明村21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88%;创建了全国文明家庭1户,自治区、市、县文明家庭22户;创建了自治区文明校园2 所、市级文明校园13所;评选县级以上各类道德模范25人。带动了更加浓厚的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三是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倡导文明新风。通过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00%覆盖,积极开展送理论、送文明、送服务、送文艺等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步开展清廉文化宣传教育,让群众于润物无声中感受清廉文化的熏陶。2022年以来以主题宣讲、专题党课、文艺演出、山歌传唱等形式开展各类理论宣讲670余场次,受益干部群众达51000余人次,铸牢群众思想根基。

    三、“清廉+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该县以“两制一网”为驱动,积极探索推广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推动积分小程序上线,推动清廉乡村建设,提速助跑乡村振兴。一是建立积分奖励机制。从思想政治、生产生活、家庭教育、集体活动等方面考核计分,通过积分在“爱乡下”微信小程序上兑换生产生活物品,提升了群众村庄建设参与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好人好事积分评比,传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该县已在14个乡(镇)146个村(社区)推行积分制,覆盖率100%,已兑换积分35484分。二是推行村级权力“清单制”。对村级事务和权力事项进行梳理汇总,明确52项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和29项村委会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形成工作流程图、操作图表,让村干部看图办事,厘清村干部权力边界,减轻村级组织负担、规范小微权力运行,不断释放乡村法治活力。该县已有96个行政村(社区)完成清单制上墙,覆盖率65.75%,有效防范了基层“微腐败”行为。三是实行村务“网格化”管理。建立网格服务网络,把辖区划分成若干个管理网格,把人、地等基础数据和平安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等村级事务纳入网格中进行管理,打造“30分钟服务圈”,实现群众诉求“全响应”、网格服务“零距离”,大大提升乡村治理效力和基层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来源:大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办公室;中共大新县委清廉办 此篇发表于人民网、清廉崇左建设工作简报)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cz/t1761485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