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给人以喜悦。然而摆在陀村村支书石伟武的面前,却是每年村民收割时稻谷运输难的问题,年年如此得不到解决。
当他一筹莫展之时,终于迎来了曙光。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预下达2023年农田建设任务后,岑溪市农业农村局对前期工作进行早部署、早设计、早完成,经岑溪市人民政府批准把1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区放在诚谏镇和糯垌镇。诚谏镇陀村村于2011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963亩,加上千亩连片的稻田优势自然而然被列入了改造提升之中。
《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指出,分区域、分类型明确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标准,重点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范围内建设标准偏低、设施不配套,工程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粮食产能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对建设内容部分达标的项目区允许各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造提升,因地制宜结合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和数字农田建设,强化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成效。
然而2023年改造提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仅为1300元/亩,投入资金远远满足不了解决千亩连片稻田收割时稻谷运输难的问题,石伟武望着远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经过了总支部支委会议、党支部党员大会、村“两委”联席会议、“四议两公开”制度村民代表大会认真讨论研究,村委会决定组织支部党员、各组组长和村民代表召开了诚谏镇陀村村高标准农田“田间道路”筹资筹建动员会。会上石伟武传达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并讲解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助农惠农政策。动员各组受益主体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捐资集款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并宣传发动乡贤及爱心人士捐赠资金投入,招商引资种粮企业和种粮大户融资投入,以及整合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组织、“一事一议”等资金适当投入。
一直以来,岑溪市积极创新探索“高标准农田+”模式。经岑溪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决定,在2023年岑溪市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区内建设诚谏镇陀村村“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创新示范区。建成渠道贯穿路两旁,田间道路与灌排渠道纵横交织,实现耕作现代化、灌溉智能化、排放生态化、田园美丽化。结合“退果还田”、“退塘还田”、“撂荒整治”等土地治理和粮食生产新模式,把陀村村创新示范区建设成田间基础设施完善、路网沟配套齐全、机械作业便捷高效的千亩级现代化粮食生产基地。
“诚谏镇陀村村“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创新示范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780亩,主要建设内容以土壤改良、灌溉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等为主,其中土壤改良1600亩,新建小型拦水坝4座,建设三面光渠道2.69公里,硬化田间生产道路2.736公里。统筹实施“退果还田”和“退塘还田”,加大耕地撂荒整治,恢复水田改造,恢复水稻种植。结合三清三拆、乡村风貌提升、立面改造、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等乡村振兴建设。”岑溪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柯介绍。
诚谏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创建陀村村“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创新示范区,岑溪市政协委员诚谏联络站围绕“提振信心,大拼经济”主题开展第一季度政协委员活动,到陀村村调研乡村振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情况。“我们村将努力筹集各项资金投入,努力建设好高标准农田和美丽乡村。完善农田水利和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改善陀村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提升陀村风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陀村。”陀村村支书石伟武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一大早,诚谏镇陀村村放炮垌田间地头七八个工人正忙碌着彻路基石墙,创新示范区的前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村支书石伟武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陀村村“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创新示范区建成后预期效益显著。一是农业增效明显,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780亩,改善农田灌溉,提高宜机通达率,确保高产稳产。可增产41.6万公斤,灌溉效益约83.9万元。二是可抗御农业自然灾害,确保旱涝保收、促进农业增产,带动陀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通过对水、田、路的综合治理,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四是逐步实现治一方农田、美一方家园,展现高质量现代化农业的新面貌,绘就乡村振兴幸福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