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热闹非凡,蔬菜大棚栉比鳞次,新村房屋敞亮气派……初秋时节,长年在西安居住的王建安来到榆阳区古塔镇赵家峁村,顿时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作为一个“老榆林”,王建安坦言:“多少年前,提到陕北农村,不少人脑海中会立即浮现黄土高原上刮着漫天风沙,农民挥着锄头在贫瘠的土地上辛苦劳作的画面。现如今,一切都变了!”
而这一系列变化,皆源于赵家峁村近年实施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赵家峁村逐步打破了传统农业模式制约,聚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壮大集体经济,让古老的村庄全面焕发出乡村振兴的巨大活力。
赵家峁村成为榆林城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图为赵家峁村全貌。通讯员赵海博摄
生态优先 铺就富民之路
塞上秋来风景异。
绿染山野,满目葱茏;小溪潺潺流淌,竹林唯美幽静;凉亭立于湖心,游船轻荡河中……9月5日,记者来到赵家峁,目之所及,皆为美景。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赵家峁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取得,是该村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结果。
1999年,饱受水土流失之苦的赵家峁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榆阳区率先实施退耕还林2567亩,栽植大扁杏1050亩,发展鲜食李、杏等生态经济兼用林1450亩,全村人均经济林面积达到3.5亩。
近年来,榆阳区林业部门还坚持以“扩绿、添彩、增色”为目标,以“优美的人居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设计理念,对赵家峁村的入村道路、农村新居、新村广场、杏树旅游线路及村庄周边等进行了高标准绿化美化,栽植各种景观树近4000亩,全村林木覆盖率从23%上升到52%,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赵家峁村在“确权确股不确地”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聚力打造了集杏树文化观光、森林穿越等项目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区,丰富多彩的旅游元素使得游客数量迅速增加,并由此带动村民收入显著提升。2017年,该村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合作社首次实现分红100万元;2020年,全村旅游收入突破130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00余万元,合作社3年内共计分红380万元。
不必远行 便有诗和远方
“生态建设是赵家峁发展的根。”早在2013年初,刚刚当选赵家峁村党支部书记的张春平,曾如是向村民表达“绿色”对于村子的意义。
几年来,该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全体村民持续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山清水秀风景美,这就是我们村独有的自然优势。但过去村里人一直靠种地为生,压根没想过搞旅游,确实是浪费资源。”张春平说。
2013年,伴随着赵家峁所在的古塔镇杏花景观获评“中国美丽田园”,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赵家峁村正式开启“蝶变”之旅。
2014年,赵家峁村成为全市首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此后,村干部通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统一了发展旅游、强村富民的思想,并依托“大美榆阳”杏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实施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打造以“杏花溪谷·峁上人家”及“老家记忆·难忘乡愁”为主题的榆林近郊旅游村,计划用5至7年时间,实现“一山一水一片绿,宜居宜业宜旅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不必远行,就可追寻诗和远方。”在榆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赵家峁的乡村旅游在随后短短两年内就迅速“蹿红”——红瓦灰墙的新居格外抢眼,蔬菜大棚的鲜果挂满枝头,山水田园让游客流连忘返,一幅美丽乡村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完善机制 激发村民动能
丛林穿越,体验刺激的同时实现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空中滑索,尽情享受速度与激情的凌空穿越;木质拱桥上,三五游客凭栏远眺;款款溪流中,人们乘船赏景散心;农家乐里,有榆林人永远难忘的家乡味道;山水之间,是让游客流连忘返的美好景致……
旅游产业的全面兴起,也让赵家峁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现在既是合作社的股东,又是景区的职工,一天能拿到120元的工资,加上分红一年能有近6万元的收入。”赵家峁村村民、滑索项目管理负责人赵能山说。
2019年,常年在外承包工程的村民赵永江看到村里的旅游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投资180万元建起了彩虹滑道项目。“作为全村首个个人投资项目,正常情况下彩虹滑道每年的净利润能达到二三十万元,还带动了七八名村民在我这上班,大家对这个项目的前景都很有信心。”赵永江说。
同年,赵家峁村还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入河南万客莱游乐设备公司在村里建设了9D玻璃桥项目。“9D玻璃桥项目总投资650万元,原本预计3年收回成本,没想到项目在几个月之后即开始盈利。所以去年公司又决定追加投资,在赵家峁村建设新的特色旅游项目,真正实现企业和村子的合作共赢。”该项目经理袁宏伟说。
“三产”融合 奏响振兴乐章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为赵家峁村的现代特色农业注入了新活力。
当下,赵家峁村的采摘区共建设有果蔬大棚40亩(28座大棚),种植葡萄150亩,15种时令水果陆续挂果销售,150亩山地苹果和30亩酥梨长势喜人,基本实现“月月有果品,季季有更新”。
2019年,马克瑞注册成立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红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在赵家峁村承包了28座日光温室大棚,发展以订单、采摘为主的观光农业。“我们的果蔬采摘区主要有樱桃、葡萄、芝麻香瓜等品种,平日里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节假日里人就更多了,近年的销售额基本稳定在100万元以上。”马克瑞说。
“鉴于新农村建设完成后出现的老房闲置问题,我们还充分利用旧农居临近河道的特点,对其进行全面修缮并用于发展农家乐,既方便了游客用餐,又增加了村民收入。”张春平说,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赵家峁村在实现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让广大村民一起端牢了旅游“金饭碗”。2020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2260元。今年,该村又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两项殊荣。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隆重举行。赵家峁村党支部组织干部群众在村委会集中收看大会盛况。会后,张春平动情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真是说到我们的心窝里了。现在我们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村民收入越来越高,但还要继续在乡村振兴上下功夫。我相信,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记者 吕晶
本文来源:榆林日报编辑:李小龙